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文言文虚词复习素材

文言文虚词复习素材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0:41:58 

标签:

文言文虚词复习素材

一、复习之

(一)用作代词,有以下两种情况:

1. 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她(他们)、它(它们)等。如:①愿陛下亲之信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代人,他们)(《出师表》)

②太医以王命聚之谨食之(代物,指蛇)(《捕蛇者说》)

③操蛇之神闻之(代事,这件事)(《愚公移山》)

④肉食者谋之(代事,这件事)(《曹刿论战》)

之代人时,多指代第三人称,但是,有时之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我们。如:①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①主人处处款之(《于园》)

2.之用作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如: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曹刿论战》)

(二)之用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1.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如: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③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3.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4.之用作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5. 之用作音节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

如:久之,目似瞑。(《狼》)

(三)之用作动词。译为:去、往、到去。如:至之市。《郑人买履

二、复习其

1.用作人称代词,代第三人称,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八则》)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狼》)

2.其用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这、这种等。如: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③专其利三世也(《捕蛇者说》)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其一犬坐于前(《狼》)

3、其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问、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或不译。如: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马说》)

4、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

三、复习而

(一)而用作连词,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1.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也等,也可不译。如: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译作然后就 。如: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八则》)

②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③ 水落而石出(《醉翁亭记》) ④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3.表示转折关系,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如: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八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4.表示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①敏而好学。(《<论语>八则》)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③熙熙而乐(《捕蛇者说》) ④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⑤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二)用作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如:

①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②俄而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口技》)。

四、复习然

1.然用作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然用作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

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出师表》)

3.然用作形容词,译作对的.、正确的。如: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4.然用作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3).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 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五、复习则

(一)用作连词,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表示承接关系。说明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八则》)

2.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如: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3. 表示转折、让步关系。可译为可是却。如:

①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②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

③至则无可用

(二)则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六、复习乃

(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

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用于判断句中,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二)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如: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薛奎识范镇范镇①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绾②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自谦退,每行步趋府门,逾年,人
  • 突破文言文背诵难题文言文背诵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又是重点,没有一定量的读背,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很难提高。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文言文的背诵是令师生头疼
  • 东方救乳母文言文翻译东方救乳母是三十六计中的一个经典故事,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东方朔救乳母葛洪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
  • 朱光庭,字公掞,十岁能属文。辞父荫擢第,调万年主簿。数摄邑,人以“明镜”称。历四县令。曾孝宽以才荐,神宗召见,问欲再举安南之师。光庭对日:“
  • 元史原文:史天泽,字润浦,秉直季子也。身长八尺,音如洪钟,善骑射,勇力绝人。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首召天泽,问以治国安民之道,即具疏以对,大略
  • 美人赋的文言文翻译导语:《美人赋》是我国西汉时期“汉赋四大家”之首司马相如写的一篇辞赋名作。该文以散体赋的形式写骚体赋的内容。运用比兴的手法
  • 文言文阅读练习阅读下面两篇(段)文言文,完成问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峡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
  • 作者:ljzl9872作者EMAIL:ljzl9872@sina.com《 极乐寺纪游》袁宏道  高梁桥水从西
  •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解析点 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沙场秋点兵(a.动词:征。b.检阅。)毒 ①若毒之乎②呼嘘毒疠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
  • 三国志原文: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得千余人,周旋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仁数有功,拜广阳太守。太
  • 狼子野心文言文翻译大家看的懂狼子野心文言文吗?下面小编整理了狼子野心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参考!狼子野心文言文翻译有富室,偶得二小狼,
  • 《与朱元思书》文句品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宏观勾勒,异常大气:江面上风平浪静,风尘烟雾全都散尽,两岸山色无限,远与天接。视野是何等的开阔,心
  • 清史稿原文:百龄,字菊溪,张氏,汉军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掌院阿桂重之,曰:“公辅器也!”督山西学政,改御史,历奉天
  •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
  • 新唐书原文:高祖生于长安,性宽仁,袭封唐公。隋文帝独孤皇后,高祖之从母也,以故文帝与高祖相亲爱。大业中,炀帝征辽东,遣高祖督运粮于怀远镇。杨
  • 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会永昌王仁随世祖南征,得元后姊妹二人。洪之以宗人潜相饷遗,结为兄弟,遂便如亲。颇得元后在南兄弟名字,乃改名洪之。及
  •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祖绥,梁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
  • 曾巩原文:《南齐书》,梁萧子显撰。臣等因校正其讹谬,而叙其篇目,曰:将以是非得失、兴坏理乱之故而为法戒,则必得其所托,而后能传于久。此史之所
  • 刘可毅原文:客有以善相马者言予曰:“毗陵驿当孔道,羽檄急,则云阳、锡山南北三百里,吾驿枢其中,蹄声、铎声、箠声,午交衢,昼夜不绝。驿置马,故
  • 元史原文:小云石海涯,其父楚国忠惠公,名贯只哥,小云石海涯遂以贯为氏,复以酸斋自号。年十二三,臂力绝人,使健儿驱三恶马疾驰,持槊立而待,马至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