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福成《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6-01 02:23:52
薛福成作《登泰山記》原文:
必置身高明之域,然后心与目不蔽于迩,有以发吾胸中闳廓俊迈之趣。所居弥峻,所涵弥远。昔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非谓人之目力能穷夫天下之大,盖以天下瑰敻①之境莫逾泰山,至此而襟怀超旷,与天无穷,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②吾虑也。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其望则海内之所宗仰也。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所历未逮兹山百一,然其景之淑气之灵,各擅胜概,意象迥殊,则状之不可胜状也,余故弗著。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仰睎岩隙,白云孤翱。历阶可升,不知所极。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项,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徂徕杰峙其上,高出群岫,其巅仿佛可及山半,而郡城踞原野,殆如方罫。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然后知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人之自立,何独不然?出埃坷之表,扫拘墟之见,斯万物不能为吾蔽。而物之殊形诡趣,莫遁于吾之所瞩。盖有形之高,不能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
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越三日,驰还济宁,遂为之记。
《登泰山记》(薛福成作)
译文/翻译:
一定要处在高峻明朗的地方,心与目才不会被近处的东西遮蔽,才能抒发胸豪迈的志趣。所处的地方越高峻地,志趣就会越高远。当年孔子登上泰山后认为天下都小了,并非视力能看尽天下,应该是天下美景没有能超越泰山的缘故,到这里就会心胸开阔,与天相接广阔无限,天下虽然大,也不足以扰乱自己的心思。
同治四年(1865年),福成跟随曾公(曾国藩)在徐州做事。曾公的威望海内景仰。第二年,前往济宁,去巡视黄河防务,绕道泰安去观察地形,于是登了泰山。我与李榕申甫、黎庶昌莼霁、方宗诚存之、王安定鼎丞(四人均为曾国藩幕客)等人都随从一道。
四月十六日,乘着上山的轿子,出郡北门三里便进入山中。盘旋向上登山,将近四十里,经过的名胜古迹zhong6*特别有名的都有十多处,都游览徘徊不舍离去。越过南天门,折向东行进,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向北上去就是岱顶,也就是天柱峰。山的大致形势,桐城姚姬传(姚鼐)先生曾经记述过,我们此次登山,皆按姚先生记的路线。偏僻不在主要道路的景点,都没有前往,所经过的还不到全部景点的百分之一,然而景象美好,气韵灵动,各具特色,妙不可言,因此我没有办法描摹下来。
当我还没到南天门时,石阶山道就突然陡峭起来,巍然直入云天。从岩隙仰望刚升起的阳光,看到白云孤独地飘过。一级级台阶往上登,不知终点在哪儿。向下看则看见险峻的石阶象一条线一样,深远不能见底,让人头晕目眩心生恐惧,感觉进退两难。屏住呼吸放下顾虑,鼓起勇气再向前走。
不久登上南天门,道路忽然平坦起来,感觉一下换了种境界,看到了从未看过的景象,才自己庆幸刚才没有停下脚步。于是上到岱顶,极目四望。众多山峰起伏环绕,相互倚靠,有的象拱有的象蹲。汶水自东边流过来,蜿蜒似衣带;徂徕山雄踞旁边,高出其他山峦许多,它的山巅好象可达到泰山的半腰;而指泰安府居于原野,象棋盘一样。远远注视深远青碧的天空,高渺仿佛没有边际。俯视山下的云烟,瞬息万变。这才明白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渺小。人处世间,何尝不是如此?当你站得高看得远的时候,则万物都不能遮蔽自己。那些事物的各种变化,也都不能逃脱自己的眼睛。然而那些如泰山这类有形的高,往往不能长处,只有如精神境界这类无形的高才不会很快离自己而去。
这一晚住宿碧霞宫。四更过后,与莼霁、鼎丞等人到岱顶东边的日观峰,等候日出。这时风雨突然到来,十分寒冷,很长时间雨才停止。最东边有一缕红光,横亘在凝滞的云下。不久光芒耀眼,太阳如轮,刚由云端露出,摇曳不定,象是从地面涌出来的一样,形状不是很圆,颜色很红,可以直接用眼睛观看。上而有明丽的五色霞光,如数百匹锦缎。回头看女墙,日光微弱,忽然间又不见了。曾公因为阴雨下了一晚,没有来看日出,他笑着说:“你们记住,天下的事情没有经历的,不可以臆测;稍微艰难的,不可以中途停止。”
过了三天,回到济宁,写下这篇记。
另附作文分析:
成都市2009年高三一诊“一诊”OUF测试作文题目:以“忽如一夜春风来”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和套作。
学生在行文时思维要洞开,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其一,顺向思维。比如在行文时可以结合中国当前的形式,面对世界的经济危机,我们中国政府显示了一个有为政府的形象,面对困难,积极应对,迅速chu6*台经济政策,不仅给本国的经济复苏作出了贡献,也给世界共同抵抗经济的寒流树立了榜样,这种贡献,恰似一股暖流吹拂神州大地,吹遍四洋七洲,昭彰了一个大国的形象。也可以这样思考,在什么人的帮助、鼓励、鞭策、教育(春风的比喻义)下,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二,反向思维。一般的思维都在“春风”上做文章,但完全可以考虑,“忽如一夜春风来”整个话语体系中只充当一个状语,它后面有许多潜台词,考生可以顺着这个名句追问:“梨花为何而开”?原来是春风吹拂的结果,你在作文时可以表达在恰似春风吹拂后的结果是什么?比如中国改革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就。其三,顺向思维和反向思维结合。顺着思考“春风”是什么?它吹来了,又带来什么?反向思考“春风”来了,将会是怎样的样子?我们怎样去应对?在正反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本文,最好着眼点要高,不要过多的在自我上下功夫,而是要把思考点放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文章才会有大气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王阳明原文:《两浙观风诗》者,浙之士夫为佥宪陈公而作也。古者天子巡狩而至诸侯之国,则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其后巡狩废而陈诗亡。春秋之时,列国
- 文言文阅读试题: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附答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
- 尚书别解序的文言文阅读和答案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10分)嘉靖辛卯,余自南都下第归,闭门扫轨,朋旧少过。家无闲室,昼居于内,日抱小女
-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
-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
- 祁彪佳原文:予家高士里,固山 * 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曰“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
- 原文:虚者虚之,疑中生疑①;刚柔之际②,奇而复奇。注释:①虚者虚之,疑中生疑:第一个“虚”为名词,意为空虚的,第二个“虚”为动词,使动,意为
- 先王父①马赞【清】莫与俦先王父崇级君好马而善相,家中常数十蹄,皆驽骀,不当意。山砦②蛮家有一驹,善蹄龁人,砦中莫敢近者。出牧,常听数日不归。
- 芝兰之室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芝兰之室文言文翻译吧!芝兰之室文言文翻译原文:子曰:"商也好与贤
- 中考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习题及答案(二)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
- 文言文廉蔺列传原文及翻译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
- 文言文《大地的声音》赏析《大地的声音》以作者在秋夜里听到蟋蟀的鸣叫声为题材,采用以情带叙的手法,尺水兴波,情愫表达一波三折。作者对传统的秋虫
- 沈周原文:介夫者,姓疏名介。介为人茂躯干,濯秀可爱,有介然于世者。其先居赵魏之郊,从树艺以生,子孙甚衍盛,至介始徙宋。久之,由司城子罕以见宋
- 聊斋志异原文:乐云鹤、夏平子,二人少同里,长同斋,相交莫逆。夏少慧,十岁知名。乐虚心事之,夏亦相规不倦,乐文思日进,由是名并著。无何,夏连疫
- 姚鼐原文:君讳九皋,字絮非,建昌府新城鲁氏也。大父讳宁,康熙庚午科举人,为内阁中书,考讳淮,岁贡生,为庐陵县学训导。 君为人敦行谊
- 晋文公纳谏文言文翻译晋文公纳谏文言文翻译要怎么说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晋文公纳谏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晋文公伐曹五年春,晋文公欲伐曹,假道
- 文言文采桑子朱敦儒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原文:采桑子·彭浪矶朱敦儒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 金史原文:程辉,字日新,蔚州灵仙人也。皇统二年,擢进士第,由尚书省令史升在司都事。久之,为南京路转运使,以宫殿火,降授磁州刺史。大定二十三年
- 语文文言文片段练习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
- 资治通鉴原文:春,正月,己亥,袁真以梁国内史沛郡朱宪及弟汝南内史斌阴通大司马桓温,杀之。前秦王猛遗燕荆州刺史武威王慕容筑书曰:“国家今已塞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