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阮裕焚车》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3-12 00:50:34
标签: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刘义庆)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阮(rua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②剡(shan):地名,今在浙江新昌。③何为:干什么。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意欲借而不敢言 ( )
(2)何以车为 ( )
(3)阮后闻之 ( )
(4)遂焚之 ( )
2、依据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借者无不皆给。
(2)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参考答案:
1、(1)却(2)用(3)听说(4)用火烧2、(1)倘若有人向他借用,阮裕没有不借的'。(2)我虽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意义呢?3、直率、助人为乐的性格。
译文:
阮裕在剡县作官,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倘若有人向他借用。阮裕没有不借的。有一次有人因葬母亲而需要用车,想借车(但想到阮裕的车太好了),而不敢开口问阮裕借车。后来,阮裕最终知道了这件事,感叹说:我虽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把那辆车烧毁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盎曰:&qu
- 百喻经寓言故事原文: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③得一车,持来归家。诣④市卖之,以⑤其贵故⑥,卒⑦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⑧。
-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晋书王沈传文言文翻译《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晋书王沈传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晋书
- 人生感悟的文言文中国古代语言的美蕴含着中国人的.人生情趣,中国人的文化品格。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人生感悟的文言文,一起来看看吧!《陋室铭》
- 文言文陈寿传回答问题陈寿,字本仁,其先新淦人。祖志弘,洪武间代兄戍辽东,遂籍宁远卫。寿少贫甚,得遗金,坐守至夜分,还其主。从乡人贺钦学,登成
- 王世贞原文:(1)去新安郭之三里,其地负髙而临深。其江曰练江,泓渟万仭,黄山、白岳,蜿蜒摩天,其址在数十百里之外,而葱郁接于眉睫。其清可以酿
- 背诵在文言文教与学中的科学性分析在文言文教学被边缘化的今天,背诵也与文言文如影随形,几经起落浮沉。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信息获取方式
- 三国志原文: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也。少孤,与叔父翁居。翁抚养甚笃,基亦以孝称。年十七,郡召为吏,非其好也,遂去,入琅邪界游学。黄初中,察
- 初中必背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那么初中必背文言文有哪些?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初中必背文言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 《三国志.诸葛亮传》文言文节选练习题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
- 《本草纲目·石部·蓬砂》文言文《本草纲目·石部·蓬砂》作者:李时珍释名亦名鹏砂、盆砂。一作硼砂。气味苦、辛、暖、无毒(李明珍认为:甘、微咸、
- 曾巩原文: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②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
- 高一语文文言文句式想要学好文言文,懂得它的句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知识,只有搞清楚了文言文的句式,才能让自己的文言文的学习变得更好,下面是小编为
- 刘矩,字叔方,沛国萧人也。叔父光,顺帝时为司徒。矩少有高节,以父叔辽未得仕进,遂绝州郡之命。太尉朱宠、太傅桓焉嘉其志义,故叔辽以此为诸公所辟
- 新唐书原文:韦澳,字子裴,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温曰:“元
- 苏轼《墨妙亭记》原文和译文导语: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的文章,其文章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苏轼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孔觊,字思远,会稽山阴人。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为人使酒仗气,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
-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之文言文阅读一、能力要求1.顺畅朗读基本课文,能读准字音,读好停顿。2.了解一些文言文的主要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等。3.把
评论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