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10-06 18:53:39
韩非子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①。河滨之渔者争坻②。,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③。,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
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
其人曰:“尧为天子。”
然则仲尼之圣尧奈何!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楯之说也。
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三年已三过。舜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赏罚使天下必行之,令曰:“中程者赏,弗中程者诛。”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且夫以身为苦而后化民者,尧舜之所难也;处势而骄下者,庸主之所易也。将治天下,释庸主之所易,道尧舜之所难,未可与为政也。
(选自《韩非子》)
注:①甽 (quǎn) 亩正:意思是田界不再被破坏侵占。甽:田l边的水沟;②坻(chí);水中的小块陆地;③窳(yǚ):粗劣不结实。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山之农者侵畔 畔:田地的边界
B.楚人有鬻檐与矛者 鬻:卖
C.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 已:消除
D.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 说:说法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
B.期年而器牢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其人弗能应也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乃躬亲,不亦无术乎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
11.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属于韩非子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的观点
的一组是( )
①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 ②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
③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④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
⑤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⑥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边打渔的人争着在水中高地捕鱼,舜便去那里打渔,一年之后,都让年长的人占水中高地。东夷制陶器的人制的陶器粗劣不结实,尧便去那里制陶器,一年之后,陶器制得很牢固。
B.就像不可穿透的盾和什么都能穿透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一样,对尧、舜不可能两方面都称赞。
C.要治理好国家,应该制定让天下一定实行的赏功罚过的规定。这样,天下事很快就可以解决了。
D.准备去治理天下,却放弃平庸君主容易做到的事,而提倡尧舜很难做到的事,这种人是不可以和他一道治理国家的。
答案:
9.D(劝说)
10.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递进关系;C代词,那/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D表轻微的转折,“却”或“竟然”/副词,才)
11.D
12.A(“尧”应为“舜”)
【参考译文】:
历山耕地的人越出田界侵占别人的耕地,舜便去那里耕种,一年之后,田界不再被破坏侵占。河边打渔的人争着在水中陆地捕鱼,舜便去那里打渔,一年之后,都让年长的人占水中陆地。东夷制陶器的人制的陶器粗劣不结实,舜便去那里制陶器,一年之后,陶器制得很牢固。孔子叹息说:“耕地、打渔和制陶器,都不是舜的职责,舜去干这些事情,是为了挽救社会风气的败坏。舜确实称得上仁呀!他能够亲身耕田做劳苦的工作,百姓都跟着他干。所以说:圣人的德行真能感化人啊!”
有人问儒家的人说:“当这个时候,尧在哪里?”
那个人答道:“尧做天子。”
既然这样,那么孔子把尧看作圣人又该怎么说呢!圣人能清楚地了解一切,处在帝王的位置上,要使天下没有xie6*恶的事情发生。如果耕地打渔不发生争执,陶器质量不粗劣,舜又哪里用得着用德行去教化他们呢?当舜挽救社会风气败坏的时候,就说明尧有过错。认为舜很贤德,便排除了尧能清楚地了解一切;认为尧是圣人,便排除了舜用德行进行教化的可能,不可能两方面同时成立。有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称赞他的盾说道:“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穿透它。”又称赞他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有人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不能回答。不可穿透的盾和什么都能穿透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现在对尧、舜不可能两方面都称赞,这就象楚人对矛、盾的说法一样。
再说舜挽救社会风气的败坏,一年只能消除一件过错,三年不过消除三件过错。舜的寿命有终了的时候,天下的过错没有完结的时候。用有限的生命跟在永远没有完结的过错后面,一个个地纠正,所能制止的就太少了。如果有赏功罚过的规定让天下一定要实行,并且下命令说:“符合规定的就奖赏,不符合规定的就惩罚。”命令早晨到达,晚上情况就得到改变;晚上到达,第二天早晨情况就得到改变;十天功夫天下就能全部改变情况,为什么还要等到一年以后呢?舜还不用这个办法来劝说尧,让他听从自己的意见,竟然亲自做那些劳苦的事,岂不是太没有办法了吗?进一步来说,亲自去做劳苦的事情然后才能感化百姓,这是尧舜也感到困难的事;处在有权势的地位用命令矫正百姓的错误,这是平庸的君主也感到容易的事情。准备去治理天下,却放弃平庸君主容易做到的事,而提倡尧舜很难做到的事,这种人是不可以和他一道治理国家的。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世说新语原文: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
- 裴延儁,字平子,河东闻喜人。延儁少偏孤,事后母以孝闻。涉猎坟史,颇有才笔。举秀才,射策高第,除著作佐郎,迁尚书仪曹郎,转殿中郎、太子洗马,又
- 许允之妻文言文翻译三国时期曹魏名士许允之妻阮氏,又称为阮氏女。陈留尉氏人。阮氏女是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以下是“许允之妻文言文翻译”,希望能
- 文言文《画蛇添足》原文及翻译《画蛇添足》这篇文言文的寓意十分深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画蛇添足》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
- 文言文《子革对灵王》鉴赏解析【题解】本文选自《左传·昭公十二年》,讲的是子革对灵王想扩张领土而进行的劝阻谏辞。楚灵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子革
- 李贽原文:班固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 贫乐庵记(金)耶律楚材①三休道人税居于燕城之市,榜其庵日贫乐。有湛然居士访而问之日:“先生之乐可得闻口?日:“布衣粝食,任天之真。或鼓琴以自
- 何荣祖,字继先,其先太原人。何氏世业吏,荣祖尤所习通,遂以吏累迁中书省掾,擢御史台都事。始折节读书,日记数千言。阿合马方用事,置总库于其 家
- 不孝有五,不顾父母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①,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养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
- 越州赵公救灾记曾巩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
- 明史原文:章溢,字三益。龙泉人。始生,声如钟。弱冠,与胡深同师王毂。溢从之游,同志圣贤学。天性孝友。尝游金华,元宪使秃坚不花礼之,。改官秦中
-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
- 《三国志》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译文三国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文后各小题。毋丘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人也。正始中,俭
- 送秦中诸人引文言文作者:元好问〔金〕元好问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
- 醉书斋记文言文阅读题醉书斋记【清】郑日奎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
- 《鳄鱼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散文。因鳄鱼为害,作此文劝戒鳄鱼搬迁,实则鞭笞当时祸国殃民的藩镇大帅,贪官污吏。这篇文章文意虽是为民除害
- 彭景直,瀛州河间人,中宗景龙末,为太常博士。时献、昭、乾三陵皆日祭,景直上言:在礼,陵不日祭,宗庙有月祭,故王者设庙、祧、坛、墠,为亲疏多少
- 泽山杂记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景清倜傥尚大节②,领乡荐③,游国学④。时同舍生有秘书⑤,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
- 张岱原文:丁卯四月,余读书天瓦庵,午后同二三友人登绝顶,看落照。一友日:“少需之,俟月出去。胜期难再得,纵遇虎,亦命也。有虎亦有道,夜则下山
- 《召公谏厉王弭谤》文言文翻译《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上篇。故篇名亦作《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题中,召公亦作邵公。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