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文言文>> 文言文知识讲解及练习

文言文知识讲解及练习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3-11 06:40:55 

标签:

文言文知识讲解及练习

崔景拜师


余始识景于京师,与为友,景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注释】

①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

②北面承贽: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

③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

④庶几:有希望

【文言知识】

名词作壮语用。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既②弟子③从

2、翻译:

①余愧谢,不获

②某则愿庶几焉

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

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注释】

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

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

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

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文化常识】

“朕”及其他。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皇帝对臣子称“卿”。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向②暇③比④四海

2、翻译:

①躬亲戎事

②不徒言也

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注释】

①纂录:摘录。

【文言知识】

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择②望③懦④立⑤功⑥长⑦辄

2、理解:

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

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

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

①蚤:同“早”。

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启发与借鉴】

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恸②对③亡

2、翻译:

①门人益亲

②弟子孰为好学?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山市奂(huàn )山山市,邑(yì)八景之一也,然数(shù)年恒(héng)不一见。孙公子禹(yǔ)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 大  言①  〔明〕宋 濂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
  • 清史稿原文:李之芳,字邺园,山东武定人。顺治四年进士,授金华府椎官。卓异,擢刑部主事。康熙十二年,以兵部侍郎总督浙江军务。会吴三桂反,十三年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
  • 霍彦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也。少遭兵乱,梁将霍存掠得之,养以为子。后事粱太祖,太祖亦爱之,迁邠宁节度使。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
  •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 文言文《余靖传》阅读练习题余靖传 朱 熹余靖,字安道,建州人。事仁宗,官至工部尚书。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贬知饶州。谏官御史缄口避祸,无敢言者
  •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用法参考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
  • 《晋书》文言文原文和译文原文:罗含,字君章,桂阳耒阳人也。曾祖彦,临海太守。父绥,荥阳太守。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
  • 论语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
  •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 文言文里著名词句的简介1、一言以蔽之【注音】yī yán yǐ bì zhī【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计305篇,成书于春秋时
  • 欧阳公文言文的练习以及答案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
  • 出人头地文言文翻译注释和道理1、文言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
  • 滇游日记文言文解析滇游日记徐弘祖【原文】二十四日余初欲行,偶入府治观境图,出门,左有肆,中二儒冠者,问《图》、《志》,以有版可刷对。余辞以不
  • 《洧南居士传》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原文:清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经历;祖璿,赠
  • 文言文课文导学1、学弈,就是学习下围棋,本文讲的是两个人向围棋名师──弈秋学习棋艺的事,告诉我们专心致志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再加上查阅工具书
  • 《百家姓.江》文言文的历史来源历史来源「江」源出:一:出自嬴姓,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朝将伯盖之后 分封于江国。春秋时
  • 文言文练习题王武恭公德用善抚士王武恭公德用①善抚士,虽里儿巷妇,外至夷狄,皆知其名氏。御史中丞孔道辅等,因事以为言②,乃罢枢密③,出镇④。又
  • 王冕僧寺夜读文言文阅读及译文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诞挞。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