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孤贫文言文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7-20 01:20:11
沈约孤贫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沈约孤贫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
【翻译】
沈约家境孤苦贫寒,志向坚定而且热爱学习,日日夜夜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太劳累而生出疾病,时常让他少添灯油(熄灯)。而(沈约)白天所诵读过的文章,晚上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众多典籍,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 济阳蔡兴宗听说了他的才能很赏识他。蔡兴宗时为郢州刺史,引荐沈约为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官名)。蔡兴宗曾经对他的几个儿子说:“沈约的为人堪称师表,你们应该好好地向他学习。”
【沈约简介】
沈约,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幼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宋孝建中,为奉朝请,历安西外兵参军、征西记室参军,带阙西令。元徽末,为安西晋安王法曹参军,转外兵兼记室,入为尚书度支郎。齐受禅,为征虏记室,带襄阳令。历太子步兵校尉,迁家令、兼著作郎,进中书郎、本邑中正、司徒右长史、黄门侍郎、兼尚书左丞,寻为御史中丞,转车骑长史。隆昌初,除吏部郎,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永元初,迁左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改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梁台建,为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兼右仆射。武帝受禅,进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迁尚书左仆射、兼领军,加侍中。母忧服阕,起为镇军将军、丹阳尹,进侍中、右光禄大夫,领太子詹事、扬州大中正。改尚书左仆射,领中书令、前将军。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转左光禄大夫,加特进。卒谥“隐”,后人因称“隐侯”。
沈约为齐竟陵王萧子良“八友”之一,曾积极参预萧衍代齐自立的活动,政治地位极高,加之耆年硕望,深于世故,因而成为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著有《四声谱》,与谢朓等共同开创了“永明体”,把同时人周颙发现的平、上、去、入四声用于诗歌格律,要求诗中高低轻重不同的字音互相间隔运用,使音节错综和谐,即后世所谓调和平仄。此外,他还提出了“八病”说,要求在诗歌创作中避免“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声律上的毛病,归纳出较完整的诗歌声律理论,促成了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发展,为五言律诗的正式形成开辟了通途,并影响到骈体文创作。
沈约在当时文坛负有重望,齐、梁两朝重要诏诰多出自其手笔。他的诗文数量极多,据《梁书》、《南史》本传载,共有集一百卷。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有其遗文八卷,除了例行公文外,大量的赋、论、碑、铭皆足以表现其“高才博洽”。如《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文辞典雅,用事得体;《郊居赋》,洋洋洒洒,以矫情掩盖牢骚;《与徐勉书》自叙老态十分形象,“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后世因此而有“沈郎腰瘦”这一典故。其文学创作以诗为主,工于用意,不露圭角。今存一百七十余首,其中拟古乐府诗四十七首,侍宴和应制之作也不少,多内容贫乏,辞藻艳丽,然平稳工整。部分作品受南朝民歌影响,感情真挚,形式活泼。比较突出的.是少量描写山水景物和离别哀伤的诗。山水诗中的《早发定山》、《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石塘濑听猿》、《宿东园》,皆可列入优秀作品之列,其中名句如“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早发定山》),“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都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描写离别之情,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别范安成》:“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感情深沉真挚,在艺术技巧上也富有独创性,后代有不少名篇隽句均从中脱胎而出。另有一组《怀旧诗》,共九首,每首悼念一位已故朋友。其《伤谢朓》:“吏部信才杰;文锋振奇响。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尺璧尔何冤,一旦同丘壤!”极易令人联想起杜甫怀念李白的诗。另一组《八咏诗》体裁介于诗、赋之间,不仅文体具有特色,而且情韵兼备,时号绝唱。清沈德潜《古诗源》言沈约不如鲍照、谢灵运,“然在萧梁之代,亦推大家,以边幅尚阔,词气尚厚,能存古诗一脉也”。钟嵘《诗品》列沈约于中品,说他“不闲于经纶而长于清怨”,其工丽为“一时之选”。又工书法,精研佛理,《广弘明集》中收录有其不少这方面的文章。他还是一位高产学者,著有《晋书》一百一十一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宋世文章志》三十卷、《迩言》十卷、《谥法》十卷。其《宋书》流传至今,为“二十四史”中的一种。另有《俗说》五卷、《杂说》二卷、《神中记》二卷、《四声》一卷、《袖中略集》一卷、《珠丛》一卷、《集钞》十卷。其存世之作,明张溥辑为《沈隐侯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袁枚原文: 雍正间,西林鄂文端公(尔泰)作苏州布政使,设春风亭,招致四方贤俊,皆以耆旧见重,而以十四岁童子与会者,唯杨君一人。君名
- 为学文言文带翻译导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为学文言文
- 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译文/翻译: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
- 唐才子传原文:陈子昂,字伯玉,梓州人。开耀二年许旦榜进士。初,年十八时,未知书,以富家子,任侠尚气,弋博,后入乡校感悔,即于州东南金华山观读
- 文言文《学弈》原文及译文赏析文言文《学弈》原文翻译《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
- 李白之死辨误世俗多言李白在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
- 俞樾原文:凡至杭州者,无不知游西湖。然城中来游者,出涌金门,日加午矣。至三潭印月、湖心亭小坐,再至岳王坟、林处士祠略一瞻眺,暮色苍然,榜人促
- 崔瑗字子玉,早孤,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年十八游学京师,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主儒宗之。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年四十余,始
- 《列宗子泓》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原文】列宗子泓宋濂蔡人有列宗子泓,性好洁。恶人口,遇人与语,遥答之,且答且唾,人进寸则退尺以避。沐浴必十更汤
- 打捞铁牛文言文翻译导读:《打捞铁牛》,指的是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装满泥土,把铁牛系到船上,用大木头做成秤钩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地去
- 戴渊弃剑文言文翻译戴渊(269年—322年),字若思(《晋书》避唐高祖李渊讳作戴若思)。广陵郡(今江苏扬州)人。 东晋大臣、名士
-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
- 中考《伤仲永》文言文复习资料《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
- 呜呼甚哉!自开平讫于显德,终始五十三年,而天下五代。士之不幸而生其时,欲全其节而不二者,固鲜矣。于此之时,责士以死与必去,则天下为无士矣。然
- 清史稿原文:李賡芸,字郑斋,江苏嘉定人。少受学于同县钱大昕,通六书,苍、雅,三礼,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浙江孝丰知县,嘉庆三年,九卿中有密荐之
- 后汉书原文: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
- 说难文言文翻译导语:对文言文《说难》的翻译,各位同学可以来挑战一下哦。以下是小编为各位整理的说难文言文翻译,供大家阅读和参考。《说难》原文凡
- 高考写作:莫写文言文或意识流文“高考作文最好不要用文言文写,也不要追求什么意识流的.写法。”23日下午,江汉区首席教师、武汉一中语文特级教师
- 张邵,字才彦,乌江人。登宣和三年上舍第。建炎元年,为衢州司刑曹事。会诏求直言,邵上疏曰:“有中原之形势,有东南之形势。今纵未能遽争中原,宜进
- 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文言文阅读及译文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柳宗元①秀才足下:仆避师名久矣。往在京都,后学士到仆门,日或数十人,仆不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