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乙】子欲居九夷 阅读答案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2-09-03 10:01:57
标签: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 子罕》
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有仙则名 名: (2)斯是陋室 斯:
(3)谈笑有鸿儒 鸿儒: (4)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或曰:“陋,如之何?”
17、【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 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和“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8、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分)
参考答案
15.(1)出名,有名(2)这 (3)博学的人(4)官府文书
16.(1)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
17.惟吾德馨 君子居之
18.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带翻译及注释加赏析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南史原文:始兴忠武王憺字僧达。武帝起兵,憺为相国从事中郎,与南平王伟留守。天监元年,封始兴郡王。时军旅之后,公私匮乏,憺厉精为政,广辟屯田,
- 明史原文: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
- 文言文《伯牙绝弦》原文及翻译《伯牙绝弦》是一篇值得细细琢磨的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伯牙绝弦》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
- 《隋书·赵芬传》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原文:赵芬,字士茂,天水西人也。父演,周秦州刺史。芬少有辩智,颇涉经史。周太祖引为相府铠曹参军,历记室,累
- 《宋史·列传第175》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含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余玠,字义夫,蕲州人。以功补进义副尉,
- 文言文教学重视诵读诵读有助学生读准字、词的语音。语音是组成语言的三个要素之一。只要读准语音,才能对语言产生语感。而学生对语言产生语感之后,必
- 陆绩怀橘的文言文翻译大家看的懂陆绩怀橘的文言文吗?下面小编整理了陆绩怀橘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原文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
- 任末负笈从师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而读,暗则
- 刘熙载原文:鸥于海渚遇巷燕。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①,不乐依人焉,故也。”燕曰:“我以依人而处②,故飙
- 文言文《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理解南康直节堂记①[宋]苏辙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
- 石壕吏文言文及翻译《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以下是“石壕吏文言文及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
- 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仕为孝敬挽郎,举下笔成章,授濮州司仓参军。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
- 文言文名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名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NO.1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NO.2得道者多助,失道
- 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①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宋孝武
- 《元史·韩镛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元史原文: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
- 《明史》文言文的阅读文言文阅读(23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 郑亨,合肥人。父用,请老,亨嗣职。洪武二十五年,应募持檄谕鞑靼,至斡难河。战真定,先登,进指挥使。袭大宁,至刘家口,诸将将攻关,成祖虑守关卒
- 李时,字宗易,任丘人。时举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正德中,历侍读、右谕德。世宗嗣位,为讲官,寻迁侍读学士。嘉靖三年,擢礼部右侍郎。
- 原文: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小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
评论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