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默,字思元”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2-07 14:29:22
郑默字思元。起家秘书郎,考核旧文,删省浮秽。中书令虞松谓曰:“而今而后,朱紫别矣。”转尚书考功郎,专典伐蜀事,封关内侯,迁司徒左长史。武帝受禅,与太原郭奕俱为中庶子。朝廷以太子官属宜称陪臣,默上言:“皇太子体皇极之尊,无私于天下。宫臣皆受命天朝,不得同之籓国。”事遂施行。出为东郡太守,值岁荒人饥,默辄开仓振给,乃舍都亭,自表待罪。朝廷嘉默忧国,诏书褒叹,比之汲黯。班告天下,若郡县有此比者,皆听出给。入为散骑常侍。及武帝出祀南郊,诏使默骖乘,遂问政事,对曰:“劝穑务农,为国之基。选人得才,济世之道。居官久职,政事之宜。明慎黜陟,劝戒之由。崇尚儒素,化导之本。如此而已矣。”帝善之。
后以父丧去官,寻起为廷尉。是时鬲令袁毅zuo6*交通货赂,大兴刑狱。在朝多见引逮,唯默兄弟以洁慎不染其流。迁太常。时仆射山涛欲举一亲戚为博士,谓默曰:“卿似尹翁归,令吾不敢复言。”默为人敦重,柔而能整,皆此类也。
及齐王攸当之国,下礼官议崇锡典制。博士祭酒曹志等并立异议,默容过其事,坐免。寻拜大鸿胪。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太康元年卒,时年六十八,谥曰成。尚书令卫瓘奏:“默才行名望,宜居论道,五升九卿,位未称德,宜赠三司。”而后父杨骏先欲以女妻默子豫,默曰:“吾每读《隽不疑传》,常想其人。畏远权贵,奕世所守。”遂辞之。骏深为恨。至此,骏议不同,遂不施行。默宽冲博爱,谦虚温谨,不以才第矜物,事上以礼,遇下以和,虽僮竖厮养不加声色,而犹有嫌怨,故士君子以为居世之难。
(选自《晋书·卷四十四·列传第十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今而后,朱紫别矣 别:区分开来
B、专典伐蜀事 典:掌管
C、帝善之 善:称赞
D、遇下以和 遇:遇到、遇见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郑默为人宽厚平和的一组是(3分)( )
①开仓赈给,乃舍都亭,自表待罪 ②以洁慎不染其流 ③为人敦重,柔而能整 ④畏远权贵,奕世所守 ⑤不以才第矜物 ⑥虽僮竖厮养不加声色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朝廷认为太子的官属应该称陪臣,尽管郑默上书申辩,但朝廷还是照样施行。郑默因此被贬为东郡太守。
B、郑默升任太常时,仆射山涛想要推举一位亲戚任博士,但面对刚正不阿的郑默,山涛不好意思把这个要求提出来。
C、齐王司马攸让礼官议论崇锡的典章制度。博士祭酒曹志等违背司马攸的意思,郑默没有深究,因牵连有罪而被免官。
D、皇后的父亲杨骏原想把女儿嫁给郑默的儿子郑豫,郑默加以推辞。郑默死后有人提议追封他为三公,但杨骏为泄私愤而反对。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班告天下,若郡县有此比者,皆听出给。(5分)
(2)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
参考答案
4、D(遇:对待)
5、D(①表明郑默体恤民情,敢负责任。②表明郑默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④表明郑默不攀附权贵,不趋炎附势。)
6、A(两点错误:一原文中“事遂施行”意思是郑默的建议得到了施行,并不是朝廷照样施行。二郑默外出当东郡太守并不是“因此被贬”)
7、(1)朝廷还布告天下,如其他各郡县有这种情况的,都任凭官员开仓赈济百姓。(班:同“颁”。比:类。听:任凭。出:开仓、拿出。给:赈济)
(2)赶上母亲去世,按旧例,葬后就要回来供职,郑默恳请不回,很久才获准许。(既:已经,意译为“……之后”。自陈恳至:恳请不回。见许:获批准)
参考译文
郑默字思元。初为秘书郎,考订旧文,删除多余污秽之语。中书令虞松对他说:“从今以后,红紫有区别了。”改任尚书考功郎,专管讨伐蜀国之事,封关内侯,升任司徒左长史。晋武帝接受魏帝禅让时,郑默与太原人郭奕同为中庶子。朝廷认为太子官属应当称陪臣,郑默上疏说:“皇太子体现帝王的高贵,对天下无私。宫臣皆受命于朝廷,不能与封国等同。”建议被采纳。出任东郡太守,正值年荒人饥,郑默开仓赈济百姓,然后住在郡县治所,上表请求处分。朝廷认为此是忧国之举,下诏褒奖他,把他比作汲黯。朝廷还布告天下,如其他各郡县有这种情况的,都任凭官员开仓赈济百姓。召入任散骑常侍。等到武帝在南郊祭天时,下诏让郑默陪乘,于是问到政事,郑默说:“勤耕务农是国家的根本,选用贤才是救世之道。任职期限长,有利于政事。慎重进退,以利劝诫。推崇儒家真义,是教化和引导的根本。如此而已。”武帝很赞同。
后来因为父亲丧事辞官,不久起用为廷尉。当时因为鬲令袁毅犯有贿赂罪,大兴刑狱。在朝官员多受牵连,只有郑默兄弟洁身自好没有事。升任太常。当时仆射山涛想要推举一亲戚博士,对郑默说:“你好像是尹翁归,让我不敢再说。”郑默为人敦厚庄重,柔中带刚,事情大都如此。
齐王司马攸将去封国,让礼官议论崇锡的典章制度。博士祭酒曹志等违背司马攸的意思,郑默没有深究,因牵连有罪而免官。不久任大鸿胪。赶上母亲去世,按旧例,葬后就要回来供职,郑默恳请不回,很久才获准许。于是改定法令,听任大臣服丧期满,这是从郑默开始的。服丧期满,任大司农,改任光禄勋。
太康元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谥号成。尚书令卫瓘上奏:“郑默才高望重,应当担任三公,却五次担任九卿,没有尽显其德,应追封三公。”皇后的父亲杨骏原想把女儿嫁给郑默的儿子郑豫,郑默说:“我每次读《隽不疑传》,常常寻思这个人。害怕并远离位高权重的人,是我们世代要遵守的。”于是加以推辞。杨骏很忌恨。所以他不同意,此事没有实行。郑默宽厚平和,充满爱心,谦虚谨慎,不以才华和门第傲视别人,恭谨对上,谦和对下,即便对家奴厮役也不发火,但还有隔阂怨恨,所以士大夫们认为处世是很难的。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励志的名人文言文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二: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三: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
- 梅长公传钱谦益公讳之焕,字长公,黄之麻城人。其先,宋宛陵先生后也。公十岁丧父,从其母刘,居东山之沈庄,日课书 盈寸。倜傥雄俊,异于凡儿。年十
- 小升初语文重点文言文知识1、《《陈元方侯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
- 顺宗,名浚,小字耶鲁斡,道宗长子,母宣懿皇后萧氏。幼而能言,好学知书。道宗尝曰:“此子聪慧,殆天授欤!&rdquo 六岁,封梁王。明
- 五年级学生写文言文看后天才女如何养成“一个是齐天孙大圣,一个是成精白蛇妖;金箍棒如龙戏水,银蛇鞭似凤穿龙。一场好斗。”一个五年级学生写出一篇
- 宜黄县县学记(宋)曾 巩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须去于教也。其动于视听四支者,
- 渔家傲·秋思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
-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
- 杨素蕴,字筠湄,陕西宜君人。顺治九年进士,授直隶东明知县。东明当河,决后,官舍城垣悉败,民居殆尽,遗民依丘阜,但数十家。素蕴至,为缮城郭,招
- 幼时记趣文言文的翻译导语:《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小说。记叙了作者夫妇
- 宋史原文: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宝庆二年进士,调新喻主簿,已有能名。移浙两提点刑狱,时暂兼权浙西提举常平。拜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
- 刘统勋,字延清,山东诸城人。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元年,擢内阁学士。命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擢左都御史,疏言:“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
-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
- 攘鸡文言文翻译导语:很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梦想,但缺少了思想。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攘鸡文言文翻译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攘
- 初中文言文片段练习题及答案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题。(12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 文言文《牡丹亭》的经典签名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牡丹亭》2
- 虞初新志黄履庄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甲】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
- 【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
- 资治通鉴原文: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老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即降,其所以失国,亦
- 石崇与王桤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