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阅读答案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3-05-24 15:15:11
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庄,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注释]①延陵季子出游:延陵,地名,今江苏武进。季子: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出游:外出游历。②遗金:丢失的金子。③裘:皮衣。④吁:招呼,喊。⑤瞋目拂手:瞪着眼睛,拍打着手。
1.下面的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加点的词全部属于名词用作动词的一组是( )
①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
②仪貌之庄,语言之野
③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④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2)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参考答案
1.C。(①薪:名词作动词,砍柴;④语:名词作动词,告诉。②“语言”、③“金”都做一般名词。)
2.(1)我正当夏天五月,披着裘衣砍柴,难道是为您拾取金子的人吗?
(2)砍柴人说:“您是只看外表的人,哪里值得告诉您姓名!”于是离他而去,连头也不回。(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词语活用现象和文言特殊句式。(1)“披裘而薪”的“薪”名词活用为动词,“岂取金者哉”是一个反问句。(2)“子皮相之士也”是判断句,“何足语姓字”是反问兼感叹句。)
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季子谢之( ) ②遂去不顾(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3】阅读这则短文后,你是如何评价这位“薪者”的?(3分)
参考答案
【1】①认错,道歉。②回头。(2分)
【2】我正当夏天五月穿着皮衣来砍柴,难道是为来拣丢失的金子?(2分)
【3】这位打柴的人尽管处在社会的底层,但他有着做人的尊严,不肯随便听命于一个贵族,不在“上等人”面前弯腰,在他的身上,表现了人穷志不穷的人的尊严。(3分)
三:
(1)延陵季子“呼公取金”的原因是什么?
答:延陵季子见披裘公披裘负薪,认为他是贫穷之人。
(2)披裘公如何看待延陵季子的“好意”?
答:披裘公认为受到侮辱,拒绝拾金,义正辞严。
参考译文
延陵季子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正值盛夏五月,有一个披着羊皮袄背着柴经过这里的人,季子对他说:“你把你那边地上的金子捡起来。”背柴的人把镰刀丢到地上,瞪大眼睛,将手一甩,说:“你怎么站在高处眼界却如此低下?外貌高雅,说话却那么粗俗?我五月天披着皮衣背柴,难道就是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季子向他道歉,询问他的姓名与字号。背柴的人说:“你是个只看重外表的人,哪值得我告诉你我的姓名字号呢?”于是披裘公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文章寓意
穷,不可怕。再穷,人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心要穷了,就真穷了。所以说,人应贫而有志,穷而有节,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选文中的披裘公就是一位这样的人。[1]
人物形象
披裘公贫而有志、穷而有节、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做人的尊严。
启示
不能以貌取人,不能以“貌”衡量、品评甚至藐视、贬低他人。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燕喜亭记韩愈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
- 课外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
- 公冶长背诺文言文翻译《公冶长背诺》是一篇典故,出自《青州府志》,作者是嘉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冶长背诺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古文原文世
- 《登泰山记》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通"彩")2、石头黑色,多平方,少圜(通
-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治,不可登基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
- 《醉吟先生传》的文言文醉吟先生者,忘其姓字、乡里、官爵,忽忽不知吾为谁也。宦游三十载,将老,退居洛下,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
- 初中语文文言文伤永仲伤永仲这篇文言文通过方仲永由天资过人,沦为常人的经历,说明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
- 董永卖身文言文翻译卖身葬父是指董永,少年丧母,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这个故事。以下为董永卖身文言文翻译,欢迎收藏。
- 原文: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译文/翻译:渭城早晨的细雨,湿润了路上轻微的浮尘,客舍旁边一片青翠,嫩
- 高中文言文少教多学的方法初探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教师逐句翻译,讲得辛苦;学生逐字记录,学得厌烦。因此,如何能将“少教多学”应用于文
- 明史原文:金声,字正希,休宁人。好学,工举子业,名倾一时。崇祯元年,成进士,授庶吉士。明年十一月,大清兵逼都城,声慷慨乞面陈急务,帝即召对平
-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作者:李商隐原文Original Text译文Translated Text
- 王世贞原文:余征君,讳庆。王父希犹为南昌之定安人,生橘泉公禄,博学工诗,尤善岐黄业。壮而念定安狭瘠,不足以展,乃西游湘汉,之固始,所至以其业
- 陈书原文: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
- 八佾离娄下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
-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
- 王冕夜读文言文【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 石崇与王桤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
-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 寇准文言文翻译答案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下面是关于寇准文言文翻译答案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