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课文>>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2-09-28 19:22:54 

标签:

课文《桂林山水》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材简说】
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
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后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接着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用“感觉不到流动”突现“静”;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用“一块无瑕的翡翠”形容绿,而后以自己坐在木船上的感觉,再现漓江之水的风姿。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
文章的末段描绘了山和水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加上空中的云雾,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点缀其间,交织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二是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始,可通过情景渲染导入课文,如通过图片、录像、教师的导语,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指名分段朗读、引读、看画面配音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3.整体感知课文后,进入分段研读阶段。研读的重点是: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在思考此问题的同时,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研读第二自然段时,重点让学生思考:
(1)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
(2)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这样写能让你产生什么感觉?
(这些问题也可由学生质疑问难产生)
师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对话时,结合理解相关词句,如“无瑕的翡翠”。同时再次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第三自然段可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从对内容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两个方面交流各自的感受,结合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图文结合理解“屏障、兀立、嶙峋”等词语的意思,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
上述两个自然段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引读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进而感悟作者是如何运用多彩的语言和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景物写具体的。
最后一自然段可以通过配音朗读等形式加深理解,读后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象桂林山水的美,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对笔画较多、字形结构复杂的生字,如,“澜、瑕”等要让学生在看清字形的基础上认真书写;本文的词汇丰富,句子优美,除了在阅读过程中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外,还要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如对词语的归类;提供一个新的语段,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迁移运用这些词语;用几个词语连缀成几句话,如用“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连绵不断”等词语写一段话;还可以仿照例句写话,如仿照“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的句式练习写话。
5.把指导背诵与理清文章的结构联系起来。可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列出写作提纲。然后根据提纲练习背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6.“阅读链接”与课文有着紧密联系。可让学生自己阅读。读后说说,这首诗写出了漓江的哪些特点,哪些句子写得最动人等等,让学生懂得可以用多种形式来描绘同一景物的特点。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首诗的内容,进行再创造,也写一首诗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20世纪的10大发明》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在20世纪有许多科学发明,其中很多发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们
  • 课文《致女儿的信》出自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练习册答案,其原文如下:【原文】亲爱的女儿:你的问题使我心情非常激动。今天你整整十四岁了。你正跨越
  • 课文《北大荒的秋天》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
  • 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出自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客人敲开了贝多芬的家门。“他不肯接见你的,”一个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
  • 课文《要下雨了》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天气很闷,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小燕子从他头上
  • 课文《再别康桥》出自高一语文必修一,其原文如下:【原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
  • 课文《怎样多认字》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文文:我很想多认识一些字,那样就可以看好多有趣的课外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 课文《十二属相图》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xiǎo lǎo shǔchuī lǎba小 老 鼠 , 吹 喇 叭,ni
  • 课文《白云飘》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学会“再、马、第、巴、条、角、爪、公”8个生字,会认“累、鼠、细、粗、
  • 课文《山村》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教材简说】《山村》是一首有趣的
  • 课文《牧场之国》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
  • 课文《小鸟和牵牛花》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院子里的榆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住着一只小鸟,小鸟每天飞下树来,跟小花、小草一
  • 课文《颐和园》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
  • 课文《足球史话》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现代足球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和观赏性,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
  • 课文《黄果树瀑布》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
  • 课文《济南的冬天》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原文】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
  • 课文《有趣的发现》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海洋中的一个小
  •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
  • 课文《地球妈妈》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地球妈妈》是一篇活泼生动、韵律优美的小文,它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以孩子
  • 课文《想做好事的孩子》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小尤拉想做点儿好事。他坐下来想:如果妹妹病了,我就去看护她。妹妹正好走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