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3-05-30 05:21:30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比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zi6*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教材简说】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略读能力;二是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建议】
1.教学本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步骤:(1)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提出疑问。问题可以围绕题目与课文内容提出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梳理问题,师生共同确定重点问题,如: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学生提出的字词理解方面的问题可布置学生自学自查,再适机交流,超过本文范围的问题可指导课外去探究。(2)默读全文,思考问题。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圈点勾画,批注感受,再在小范围内交流。(3)全班交流,读中点拨,解决问题。围绕重点问题组织全班交流问题、朗读重点句段、点拨理解难点,结合资料袋畅谈阅读感受和体会,激发环保意识与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4)小结学法,延伸探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学习本篇课文所采取的方法,如:以朗读、默读为手段,以疑问为线索展开的。有条件,可引导学生课外去阅读与探究有关黄河治理的问题。
2.教学本文要体现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以略读为主,虽是略读,但读中要作深入的思考,其中,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学习的重点,对黄河变化的原因就应作深入的思考。学生找出有关语句并不难,而要真正理解则需要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自然原因,气候转寒、暴雨集中和结构松散的黄土,这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使水土大量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堵塞河道。二是社会原因,即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这是人为造成的,是理解的一个难点,教师可用下列板书说明水土流失的恶性循环。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婷婷的画》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婷婷的爷爷是个画家。婷婷也喜欢画画,她想当个小画家。婷婷画了一棵树。爷爷看了
- 课文《猴子种树》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猴子种了一棵梨(lí)树苗,又浇水,又施(shī)肥,等着将(jiāng)来吃
- 课文《对韵歌》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读来琅琅上.口。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时
- 课文《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这件事也许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也许就是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他
- 课文《望梅止渴》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14个,积累9个词语和2句句子。2、正确朗读并学会讲&q
- 课文《小小的声音》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2、难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小作者让
- 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出自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那时福楼拜住在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里,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
- 课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我写着写着,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
- 课文《渔夫的故事》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从前有一个渔夫,家里很穷。他每天早上到海边去捕鱼,但是他自己立下一条规矩,每天
- 课文《两颗种子》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从前,有两个少年,他们都有美好的理想。“怎样才能实现理想呢?”两个少年去请教一
- 课文《商鞅南门立木》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到秦国后,便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
- 课文《秋天到了》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秋天到了》选自教科版课程标准教材第一册。《秋天到了》这篇课文抓住了秋天
- 课文《柳笛声声》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那年我六岁。一个夏天的下午,我沿着一条小路,来到了小山坡。啊,这里的风景真美
- 课文《观察日记》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中午,我在窗户下面发现蚂蚁大军正在搬运一小块月饼。蚂蚁排成近四米长的队伍,有
- 课文《插秧》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蓝天,映照着白云,映照着青山,映照着绿树。 农民在插秧,插在绿
- 课文《索溪峪的野》出自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山是野的。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
- 课文《比一比》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一、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1个偏
- 课文《我能帮你做什么》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能用几句话清楚地向别人介绍自己帮助别人做过什么事情,或想帮别人
- 课文《我选我》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前几天,他转到别的学校上学了。今天开班会,林老师让大家补选
- 课文《我在街上识汉字》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shū diànshāng diàndà fàn diàn 书店商店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