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语文>> 课文>> 秦陵兵马俑教学设计

秦陵兵马俑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发布时间:2022-06-13 23:08:10 

标签:

课文《秦陵兵马俑》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一号坑上面,现在也盖起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武士俑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体态匀称。身上穿着战袍,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一律挽成了偏向左侧的发髻。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统马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车兵俑则分为驭手和军士,驭手居中而立,驾驭着战车,军士分列在战车两侧,保护着驭手。
弓弩手个个张弓搭箭,两眼盯着前方,或立,或跪,随时准备将利箭射出
马俑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垂,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在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秦陵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前言】
《秦陵兵马俑》向我们介绍的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秦陵兵马俑。虽然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但是,它毕竟离学生遥远,怎样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潜心阅读呢?怎样在一教时内抓住重点,有效完成课文的阅读呢?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2、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3、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题,激情入境:
1、(出示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介绍的是什么吗?
2、这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它被誉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陕西西安,感受一下兵马俑的威武雄壮吧。
3、出示课题,读题。
4、介绍兵马俑。
二、初读课文,找出重点:
1、快速轻声读一读课文,读准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兵马俑的?
3、概括一下,写了什么?(板书:军阵神态)
4、那课文第二节写了什么?
这一小节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文中数据说明了什么?
5、四五六节为围绕哪一些写的?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个性鲜明说明什么?
三、了解军阵,读出气势:
1、四人小组读这段,可以根据角色怎样分配任务
2、指名小组读。(了解总分总结构)
3、分别读前锋,主体,侧翼和后卫三句话,掌握精锐,强大,灵巧稳固的特点。
4、根据军阵图分别指出这三类军士,并补充。
5、能根据图猜测一下当时他们是如何打仗的吗?
6、秦军依靠这支军队获得无数胜利,读一读作者如何盛情赞美军阵的。
7、补充后,快速阅读:
1)介绍了几个俑坑?共有几个秦俑?
2)兵马俑分为兵俑和马俑,这段提到几种兵俑?
8、总结,好一个威武雄壮的兵马俑。
四、揣摩神态,训练句式:
1、导游指引下,读第四自然段。
2、这些兵俑共有的特点是什么?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什么意思?
3、古代雕塑家将他们雕得像活的一样,作者又用高明方法把它们写活了,我们能把他们读活吗?
4.介绍了哪几种,最喜欢哪个兵俑,划一划,读好它。
1)将军佣:
A.老战士给你什么印象?哪儿看出来的?(说,读,比结合)
B.面对这样的老战士,你由衷地感到一种敬佩,大家一起读一读
2)武士佣:
武士佣和将军佣有什么区别?
3)骑兵佣、车兵佣、弓驭手的特点?
请学生起立模仿他们的动作和站位
4)马佣:
你能用几个词语形容马佣的特点吗?
栩栩如生、形象逼真……
这三句描写的句子中,都有一个作用相当,意思相近的词,你发现了吗?
出示“似乎”“可能”“也许”,表示什么?
用上猜测的方法,能使静化为动,死变成活,欣赏一个片断描写。
5)齐读倒数第二节
这一节为围绕那一句写的?,关键词是?
这一节采用什么样写作方法
“……”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你还能照样子补充吗?
“似乎”一次能去掉吗?为什么
5、总结:由兵马俑的面相能联想到性格,谈吐,职业,这也是联想的高境界了,要这知道这些兵俑只是一些陶土烧制出来的而已,如今我们眼前能这样生动地展示出来,得归功于技艺高超的匠人,和妙笔生花的作家了。
五、总结内容,再度激情:
1、最后,介绍一个秦陵的略图。
2、我们能相信,当秦陵完全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候,必然会再次令世界震惊!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很方便。

猜你喜欢:

  • 课文《鸭子和白兔请客》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鸭子和白兔请客》是一篇童话故事。首先写白兔请鸭子到家做客,用鲜嫩
  • 课文《科学家阿基米德》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希腊是一个文明古国,在两千多年前,希腊有个很有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阿基
  • 课文《赶集》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能够想象出集市上热闹的情景。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课文《夹竹桃》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 课文《快乐的暑假》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将紧张锁在教室,我们背起满书包的憧憬,走出学校的严肃,走进暑假的活动。夏天的
  • 课文《秋姑娘的信》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
  • 课文《山中避雨》出自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其原文如下:【课文】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
  • 课文《爱美的花猫和刺猬》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观察,发挥想象,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话有条理,内容有
  • 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乐呵呵地提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婆婆,婆婆
  • 课文《狐狸列那》出自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天气冷极了。狐狸列那的家里已经没有吃的了。他到外面给孩子们找吃的东西。出了家门,
  • 课文《别了我爱的中国》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课文】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
  • 课文《我多想》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鼓励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并背
  • 课文《做操》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早 上 起 来 做 操,面 向 初 升 的 太 阳,前 面 是 东 , 后 面
  • 课文《爱问的霍金》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霍金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他小时候特别喜欢问这问那。一天,霍金又缠着妈妈问开
  • 课文《令人神往的日内瓦》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日内瓦在瑞士的西南部,碧水青山,风光绮丽,是全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罗讷河是
  • 课文《我们的祖国真大》出自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我们的祖国真大,北方,有冬爷爷的家,十月就飘雪花。我们的祖国真大,南方,有
  • 课文《明天再练吧》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明天再练吧》这篇童话故事描述了一只鸭子决心练习长跑,可是由于缺乏恒心
  • 课文《好事情》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早上,尤拉醒了。他看看窗外,天气很好,于是想做点什么好事情。他想:“如果马莎掉
  • 课文《难忘的一天》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1984年2月16日,是我最难忘的日子,我为 * 爷爷做了电子计算机表演。那天早
  • 课文《朋友之间》出自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两个好朋友在沙漠中行进,干渴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他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凭着坚强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语文 词典网 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