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苏幕遮原文 诗词名句

苏幕遮

作者:高道宽 朝代:元代

苏幕遮原文

聚三华,合四象。
一气流通,上下频升降。
飞入泥丸光百丈。
岁久年深,炼成琉璃帐。
证先天,朝无上。
当位中庸,三五三十棒。
打就不来亦不往。
这个家风,端的无虚妄。

诗词问答

问:苏幕遮的作者是谁?答:高道宽
问:苏幕遮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苏幕遮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高道宽的名句有哪些?答:高道宽名句大全

高道宽苏幕遮书法欣赏

高道宽苏幕遮书法作品欣赏
苏幕遮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四象

(1).指春、夏、秋、冬四时。体现于卦上,则指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象。《易·繫辞上》:“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虞翻 注:“四象,四时也。” 高亨 注:“四象,四时也。四时各有其象,故谓之四象,天地生四时,故曰:‘两仪生四象。’”又《繫辞上》:“《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高亨 注:“四象: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象也。” 唐 吕岩 《忆江南》词:“八卦九宫看掌上,五行四象在人身。”《朱子语类》卷一三七:“《易》中只有阴阳奇耦,便有四象,如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一说指金、木、水、火。体现于卦上,则为实象、假象、义象、用象。见《易·繫辞上》 孔颖达 疏。

(2).古代用来表示天空东、北、西、南四个方向的星象。即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 * ,南方朱雀。

(3).指日、月、星、辰。《西游记》第一回:“日、月、星、辰,谓之四象。”

(4).指阴、阳、刚、柔或吉、凶、悔、吝。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篇》:“天地之四象,阴、阳、刚、柔也。《易》之四象,则吉、凶、悔、吝也。”

(5).指暇、顺、雍、嘉四种治政要求。 清 龚自珍 《五经大义终始论》:“圣人之以能有名号者,有四象焉:曰暇、曰顺、曰雍、曰嘉。”

(6).指六书的象形、象事、象意、象声四体。 清 方以智 《通雅·六书形声转假说》:“ 用脩 曰:六书当分六体。 班固 云象形、象事、象意、象声、假借、转注是也。四象为经,假借、转注为纬。”

一气

(1) 一举,一次,不间断地

一气呵成

(2) 同一帮派,声气相通;同伙

他们通同一气

(3) 一阵(多含贬义)

瞎闹一气

流通

(1)

(2) 货币或其他交换手段在整个团体或社会内从人到人的传递

收回流通中的金币

(3) 供图书馆外使用的书籍或其他图书资料的出借

(4) 从人到人或地区到地区之间的传递

(5) 循环流动

空气流通

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升降

(1).登高与趋下。《魏书·安定王休传》:“至乃居冈饮涧,井谷秽杂,昇降劬劳,往还数里。”

(2).上前与后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别有博射,弱弓长箭,施於準的,揖让昇降,以行礼焉。”

(3).升进与黜退。 南朝 齐 张充 《与尚书令王俭书》:“从横万古,动默之路多端;纷纶百年,昇降之徒不一。”

(1).上升下降。《礼记·曲礼上》:“居丧之礼……升降不由阼阶,出入不当门隧。” 宋 曾巩 《请改官制前预选官习行逐司事务札子》:“以其位之升降,为其任之烦简。”

(2).盛衰。《书·毕命》:“道有升降,政由俗革。” 蔡沉 集传:“有升有降,犹言有隆有汚也。”《新唐书·吕才传》:“故知荣辱升降,事关诸人,而不由於葬。”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大夫称子》:“於此可以见世之升降焉,读《春秋》者,其可忽诸?”

(3).指数量的增减。《新唐书·食货志一》:“然是时天下户未尝升降。”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大钱》:“古今之言泉币者多矣,是不可一贯,以其时之升降轻重也。”

(4).评议高低优劣。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因与纵谈诗道,升降流别,盖十而合者又七八焉。”

(5).谓忐忑不安。《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

(1).上升下降。《楚辞·离骚》:“陞降以工下兮,求榘矱之所同。”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凭云陞降,从风飘零。”

(2).官职的升迁与黜免。《明史·选举志三》:“又以事之繁简,与歷官之殿最,相参互覆,为等第之陞降。”《平山冷燕》第一回:“圣旨一宣,早有礼部尚书出班奏道:‘督学府县官,即从得才失才为陞降,如此则是寓搜求于制科,又不失才,又不碍制,庶为两便。’”

泥丸

泥质小圆球

百丈

(1).极言高、深或远。 汉 枚乘 《七发》:“上有千仞之峯,下临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约 《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唐 韩愈 《次同冠峡》诗:“落英千尺堕,游丝百丈飘。”《北史·西域传·小月氏国》:“其( 小月氏国 )城东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谓百丈佛图也。”

(2).牵船的篾缆。《宋书·朱超石传》:“时军人缘 河 南岸,牵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为虏所杀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诗舟行多用百丈,问之 蜀 人,云,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为大瓣,以麻索连贯其际,以为牵具,是名‘百丈’。”《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从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顺风,方使得布帆,风略小些,便要扯着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来就是縴子。” 清 黄遵宪 《下水船歌》:“百丈横牵上瀨舟,三朝三暮见 黄牛 。”

(3).借指井绳。 唐 杜甫 《铜瓶》诗:“铜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怀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为号,称“百丈禅师”。参阅《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

琉璃

巴利语 veluriya或梵文俗语verulia的译音。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亦指琉璃灯座

一盏琉璃

先天

自出生即存在的或自出生开始的

先天畸形

无上

没有比它更高的

无上荣耀

当位

(1).在位置上;任职。《易·需》:“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王弼 注:“处无位之地,不当位者也,敬之则得终吉。”《汉书·王莽传上》:“今公每见,輒流涕叩头言愿不受赏,赏即加不敢当位。”

(2).指在职的官员。 宋 无名氏 《朝野遗纪》:“后询近侍大臣,屡排当位,故旁侧有奏曰,意欲娘娘为趣上耳。”

中庸

(1) 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论语·雍也》

(2) 见“四书”

(3) 德才平常;中材

材能不及中庸。——汉· 贾谊《过秦论》

五三

(1). 五帝 三王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五三六经,载籍之传,维风可观也。” 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五, 五帝 也;三, 三王 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遐邇五三,孰知其是非。” 宋 程大昌 《考古编·正朔一》:“五三远矣,其传政无几,然犹有可考者,莫尚於《诗》《书》。”

(2).五星三辰。 汉 荀悦 《申鉴·俗嫌》:“或问五三之位, 周 应也;龙虎之会, 晋 祥也。” 黄省曾 注:“五三,五星三辰。”

(3).约计数目之词。犹言三五。《魏书·邢峦传》:“彼土民望, 严 、 蒲 、 何 、 杨 ,非唯五三,族落虽在山居,而多有豪右,文学笺启,往往可观,冠带风流,亦为不少。” 唐 吕岩 《绝句》之十一:“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敦煌曲子词·剑器词》:“闻贼勇勇勇,拟欲向前汤,心手五三箇,万人谁敢当。”

不来

(1).不归。《诗·小雅·采薇》:“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朱熹 集传:“来,归也。”

(2).逸诗《貍首》的别称。因貍一名不来,故称。《汉书·郊祀志上》:“后五十年, 周灵王 即位。时诸侯莫朝 周 , 萇弘 乃明鬼神事,设射《不来》。”按《史记·封禅书》作“设射《貍首》”。 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貍,一名不来。”

这个

(1) 目前的、附近的或心中想到的或刚才提到的人、物或想法

坐在我旁边的这个人是出价最高的人

(2) 已经或正在谈及、暗示或举例说明的人或事物

这个就是他努力的成果

家风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端的

(1) 果真;确实;果然

(2) 究竟

端的方管营、差拨两位用心。——《水浒传》

(3) 又

他端的从哪儿来?

(4) 底细;缘由;详情

我一问起,方知端的

(5) ——“端的”多见于早期白话

虚妄

荒诞无稽

虚妄的故事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广甸含膏润,问知冬雪多。

    得斯诚益善,惟是奉中和。

    泽被东南亩,花开顷刻科。

    皇州七百里,沾否忆如何。

  • 作者:黄履,朝代:宋代
    秋雁三山度,晨鸡五点号。节逢 * 秀,庵陟白云高。共泛忘忧物,聊停好善旄。论心如淡水,得句胜连鳌。事简曹参市,民熙李耳牢。感辰资友露,乘暇集宾蒿。岭郁青牛气,潮翻白鹭涛。清时丰远览,故国喜相遭。笑整龙山帽,闲追老鹊艘。少陵怀北阙,靖节傲东皋。傅亮吟登馆,刘伶醉捧糟。行藏云出岫,物我海容舠。支鹤鸣冲汉,庄鱼静乐濠。日斜车转鹿,风劲服添羔。爱景重铺席,穷欢更赋毛。臂珍牛渚蟹,池溢马台醪。霸气卑蜗角,尘机息兔毫。断金心内固,挫物笔端豪。乌府风云器,皇华柱石曹。吾衰亦何幸,拭目叹风骚。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借问鹤之安,应在山林杳。

    亭台及湖石,胎仙岂所晓。

    有如王仲宣,信美故土藐。

    因命弗剪翮,任其翱云表。

    初去转翔仍,既久弗来了。

    快哉得其安,漫议庭禽少。

  • 作者:朱延龄,朝代:唐代
    雨洗高秋净,天临大野闲。葱茏清万象,缭绕出层山。日落千峰上,云销万壑间。绿萝霜后翠,红叶雨来殷。散彩辉吴甸,分形压楚关。欲寻霄汉路,延首愿登攀。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画意湖光山影,生涯沙觜溪头。

    载得鱼鹰棹去,银刀顷刻盈舟。

  • 作者:胡仲弓,朝代:宋代
    瓶吕斗粟鼠窃尽,床上狸奴睡不知。无奈家人犹爱护,买鱼和饭养如儿。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依壳为延八窍呈,自然黄白判而生。

    曾传王政贵不殈,谁识佛经表幻成。

    比及凤鸾方是瑞,便当燕雀亦含情。

    渊材独被禹锡误,瞪目仙禽堕卵惊。

  • 作者:李之世,朝代:明代
    标签:雨

    雨湿燕坭重,花飞故傍帘。

    宿云痴欲堕,砌草嫩成淹。

    倦觉茶勋薄,寒欺酒力严。

    遥峰如可数,霁色露茆檐。

  • 作者:释德洪,朝代:宋代

    秋光满鬓万事死,惭愧眼明牙齿牢。

    野寺闲眠听风雨,海山犹梦渡云涛。

    事非白傅方惊鼎,迹隐庖丁已善刀。

    一径莓苔三十载,未容此老独奇豪。

  • 作者:姜特立,朝代:宋代
    洗甲通盟乒,同庚缓带秋。边声寒卧鼓,海色静明楼。冉冉岁云莫,栖栖诗者流。不才同社栎,一饮愧身谋。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小龙虾苗|湖北小龙虾|潜江小龙虾|  徒步中国  镇江智邦控股有限公司  首页 - 看未来编程